导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和谷物消费国。猪肉作为中国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对象,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然而,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对中国猪肉供应和粮食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如何在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下确保粮食安全和猪肉供给?这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道难题。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根据中国猪肉供需情况对大中型养猪场选址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中国猪肉的潜在产量,并提出了调控生猪养殖业空间格局的建议。最后,本文基于粮食适宜性评价对中国猪肉生产与粮食安全进行了权衡分析。
图1:研究框架
文章亮点
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对中国生猪养殖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猪肉的主要产销区在空间上分离。
分析了中国规模养猪场选址的适宜性分布。
猪肉生产与粮食安全之间存在权衡关系。
中国需要合理布局生猪养殖业,并提高其整体性。
核心内容
中国对猪肉的需求非常高,但供给需求在空间上不平衡。受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猪肉产量和消费量较 2017 年下降 25.8%和19.5%(图2a),高峰期时价格上涨了两倍,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确保猪肉的可持续供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图2 (a)2000-2020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和自给率;(b)2000-2019年中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产量及自给率
根据生猪养殖场选址的适宜性评估结果,中国西部地区生猪养殖场的适宜选址面积较大,但适宜程度较低。东部适宜性较高,但适宜面积较小。高度适宜面积共173万公顷,占总适宜面积的8.1%,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华中地区、四川盆地、渤海南北两侧等(图3)。如果仅考虑高适宜度和中等适宜度区域,中国猪肉潜在产量为5610万吨,供需基本可以达到紧平衡。然而,随着未来人口的增长,中国将需要进一步开发其猪肉生产潜力。预计2029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42亿,届时猪肉消费量将增至5710万吨,与潜在产量相差100万吨(图4)。因此,中国需要逐步增加猪肉产量,这对于减少对外依存度、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图3 中国养猪场选址适宜性分析结果
猪肉与粮食消费的权衡分析表明,在情景A中(按照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前的人均猪肉消费情况来算),未来10年猪肉消费量将比情景B(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后的人均猪肉消费情况)增加1170万吨,而粮食消费量也将增加3590万吨(图4),是目前大豆产量的2.4倍(图2b)。因此,增加猪肉产量将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猪肉和谷物之间的权衡需要谨慎对待。猪的饲料主要是谷物和大豆,并且谷物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四种粮食为例,进一步探讨生猪生产与粮食安全的权衡关系。在保证主粮(水稻、小麦、玉米)完全自给以及其他作物平均种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大豆潜在种植面积为1710万公顷,大豆自给率可提高至30.8%。玉米和大豆产量分别可达2.675亿吨和3160万吨。随着人口增加到14.42亿人,对粮食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在保证主粮完全自给的情况下,大豆潜在种植面积减少至1680万公顷,潜在产量下降60万吨。然而,猪肉消费量的上涨也需要增加约520万头(情景A)和410万头猪(情景B),这将需要额外的120万(情景A)和约100万吨(情景B)饲料。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猪肉需求,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大豆供应趋紧。
图4 猪肉生产与粮食安全权衡分析
研究展望
未来,需要根据适宜性分析结果,合理布局生猪养殖场,重构生猪生产空间格局,从而减少大规模的生猪调运,以缓解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未来猪肉消费量将进一步上升。然而,生猪养殖需要消耗大量粮食。逐步降低对猪肉的依赖,调整肉类消费结构,可以缓解粮食供给压力,缩小猪肉需求缺口。此外,国际合作和积极的贸易措施对于可持续粮食供应也至关重要。短期内,中国可以通过进口更多猪肉和选择替代品来缓解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但中国仍需进一步开发其生产潜力,以确保猪肉的可持续供应。从长远来看,在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肉类供应渠道的多元化应有序、可持续地实现。
作者简介
臧传富,男,博士,内蒙古巴盟人,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生态地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经济地理、土地利用变化和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作为项目主持人和主要参加人主持和参加了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0多项研究课题。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向项目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1年YSSPer。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收录15篇,参加译著1部,出版专著1部。其论文发表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国际权威刊物《Journal of Hydrology》、《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和《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等,目前他引用次数超过700多次。目前担任广东韩江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SCI期刊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IF:2.712)的副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同时担任国际生态水文和水资源领域SCI期刊Hydrological Processe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Journal of Water and Climate Change;Journal of Hydrology;Water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等期刊的审稿人。
姚惠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学专业研究生。目前已发表英文论文4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3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学、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引用格式:H. Yao, C. Zang, X. Zuo, Y. Xian, Y. Lu, Y. Huang, X. Li. Tradeoff analysis of the pork supply and food secur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frican swine fever and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 Geogr. Sustain., 3 (1) (2022), pp. 32-43.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geosus.2022.01.005